思想交锋

乡情、企情、国情

作者: 张奇     时间: 2024-03-05     

转眼学期过半,思创学习的下一卷拉开帷幕——我们迎着凌冽的寒风踏上赴陕北的求学之路。北上的列车承载着我的乡情,更承载着2401届全体学员浓烈的学习热情。

陕北,这里是我热爱的家乡

这片广袤苍莽的黄土高原上孕育了我的成长。这里风景是独特的。春天的陕北,万物复苏,鲜花盛开;夏天的陕北,绿树成荫,鸟语花香;秋天的陕北,金黄一片,硕果累累;冬天的陕北,银装素裹,如诗如画。这里文化是浓厚的。高亢激昂的陕北民歌,粗犷豪放的陕北秧歌,直爽质朴的陕北民风......在这里,你可以感受到历史的厚重和文化的瑰丽,也可以领略到陕北人民勤劳智慧、淳朴善良的品质。这里资源是丰富的。广阔的毛乌素沙漠下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如同大地的宝藏,等待着人们发掘。煤炭、石油、天然气......无私的馈赠为陕北带来繁荣和富裕,更为这片土地赋予了新的生命与活力。这里是我热爱的家乡,陕北人民不善表达,但将乡情都写在歌词里:“高山上盖庙还嫌低,面对面坐下还想你”。

陕北,这里承载着企业的梦想

这里为集团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随着集团作出战略北移部署,这艘煤炭产业的巨轮,在岁月的长河中驶向新的航程,一幅壮丽的画卷也在陕北地区缓缓展开。

过去,千万吨级矿井在这里逐个落成,煤化工等煤炭加工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崭露头角,亿吨煤炭产能在这里释放,我们用行动展现了“陕煤速度”。现在,取得辉煌成绩的我们不甘平庸。智能综采工作面、10米超大采高、数智化调度决策、智慧企业建设......我们用“陕煤智慧”迈出了传统能源企业转型的坚定步伐。未来,我想是一场充满激情和梦想的壮丽征程。在能源需求下行压力下,我们科学制定了“18765”战略目标,在“双碳”政策面前,我们做出了“零碳转型”的庄严承诺。我们可以看到陕煤人的勇气和决心,也让我们感受到了未来的无限可能和希望。通过研学,我对贯彻集团的发展思路更加确信,只要坚定不移把握稳字当头的总基调,紧盯集团五个突破具体要求和七个全面深化工作部署,全面落实“八个聚焦”要求和五个一流创建,以“四种思维”助力企业改革聚力、创新赋能,就一定能实现“陕煤梦想”。

陕北,这里孕育了革命的希望

巍巍宝塔山,滚滚延河水。延安是中国革命的圣地,也是新中国的摇篮。193510月,从江西出发的中央红军,历经二万五千里长征,百折不挠突破重重险阻,带着对革命理想无比的忠诚和坚定的信念抵达陕北。自此,延安成为了中共中央的“落脚点”,也成为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赢得抗日战争胜利、进而夺取人民解放战争胜利的“出发点”。

重新踏上延安的土地,仿佛能听到历史的回声,感受到红色气息扑面而来。站在宝塔山下,远眺延河波光粼粼,心中不禁涌起一股难以言表的情感。这里曾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艰苦卓绝斗争的地方。每一寸土地,每一片树叶,都仿佛在诉说着那段峥嵘岁月。漫步在延安的街头巷尾,不时能看到红色元素的点缀。那些历经沧桑的革命旧址,如中央大礼堂、杨家岭革命旧址等,仍然保留着当年的风貌,让人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那个激情燃烧的年代。

“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双手搂定宝塔山”。在这里,我深刻感受到了延安精神的伟大力量。那种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精神,那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那种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都深深烙印在我的心中。这些精神不仅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宝贵财富,也是我们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短暂的研学行程已经结束,换一种角色回到家乡,我对她的热爱是愈加浓烈的,我想把最好的一切与大家分享。换一种角度审视自己的工作,我对今后的事业是充满期待的,我想把思创所学全部奉献到我的岗位上。换一种心境来感悟红色文化,我对革命的理解是更加深刻的,我将更加珍惜当下,践行未来。

塞北风光无限好,百名学子心欢畅。

研学交流促发展,赋能转型显担当。

革命圣地寻初心,历史长河探精神。

思创培育百千万,陕煤未来更辉煌。

        (思创2401届——张奇)

上一篇:思 深 几 许 下一篇:以高质量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