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交锋

古典不“古”,知古才能鉴今

作者: 景少波     时间: 2024-03-05     

国学中蕴含的智慧,看似正逐渐被现代的商业理论和实践所取代,其实依然对现代企业管理具有重要的启示和指导意义。国学虽古,其文化底蕴与精神却贯通古今。作为思创学习的重点课程,在国学中,我也更深入了解到,如何将其中的为人之要、处世之道、治理之策运用到工作中。立足我个人的工作,我有几点感悟。

儒家常道“仁、义、礼、智、信”,这五常,也是企业管理的基本道德和行为准则 。以“仁”待人,是构建和谐企业的基础。以人为本,才能换得员工的归属和忠诚,以客户为中心,才能赢得客户的信任与支持。以“义”行事,是企业经营的根本。义字当头,即诚信经营,不渎法律不偏道德,坚持公平公正,才能擦亮口碑,赢得尊重,收获长远利益。以“礼”相待,是企业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重礼尊贤,营造和谐的企业文化氛围,才能聚天下英才而用之,为企业发展提供坚强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以“智”决策,是企业发展的关键。企业智治,既要遵循市场规律,也要充分运用科学决策,从而帮助企业规避风险,把握机遇,实现可持续发展。以“信”立企,是企业长久不衰的基石。“社会无信,则人人自危”,企业无信,则如空中楼阁,信誉是企业的无形资产,唯有做到言行一致,才是对企业负责、对员工负责、对客户负责,对社会负责,只有坚守诚信,企业才有机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勇立潮头,奋楫争先。身处管理岗位,我们更要深入理解国学智慧,古为今用,以五常为指导,不断探索和创新,助力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道家常言“无为而治”,无为并非无所作为,而是自然而为。这要求要追寻自然、和谐、润物细无声的管理方法,以独立空间与自由创造,激发员工主动性与创新性;以适当鼓励与具体激励,推动员工自主解决问题,主动承担责任;以友善沟通与良好互动,释放员工活力,自由提出畅想与建议。这样的“无为”,才能真正达到“治”的目的,真正提高企业工作效率。

法家强调“以法而治”,制定法律,是治国理政的开始,守法尊法,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则是治企兴企的开端。对于任何项目与部门,都要建立明确的工作流程和操作规范,让员工行有“准绳”;严明奖惩,才能确保员工的行为得到正确的引导和约束,让工作成果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项目招投标,经常会出现竞争者违法被废标或者被取消的案例,也不乏暗箱操作,受贿行贿等违法案件,多年的亲眼所见,亲耳所闻,都昭示着一个鲜明的道理,如果不能守牢“法治”底线,为私心所扰、为人情所困、为关系所累、为利益所惑,那最终迎来的,一定是法律的制裁和企业轰然倒塌。依法经营,高悬法纪“明镜”,应当是企业最高的“底线”,必须把法治精神贯穿于企业管理的方方面面,让法治精神“入脑”更“入心”。

兵家则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在企业经营中,必须做到战略眼光与危机意识兼备。既要时刻关注市场动态,预判风险,制定科学的应对策略,也要注重企业内部的团结协作,矢志培养一支具有强凝聚、高执行,善创新的队伍,以应对外部环境的不断变化。

凡此种种均表明,国学智慧,于企业管理之重要性日益彰显,从儒家五常到道家无为,从法家法治到兵家战略,国学智慧为企业管理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资源和实践指南,我们既要深入挖掘国学中蕴藏的哲思、人文、理念、规范,将其与现代企业管理相结合,也要注重传承和创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只有让国学文化焕发新的生命力,才能更好地服务于现代社会,推动国家的发展进步。(思创2401届——景少波)

上一篇:要多“试试看”,不要“算了吧” 下一篇:感悟苏东坡融合智慧与柠条塔的融合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