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交锋

力行儒释道智慧

作者: 王宁     时间: 2021-11-22     

时惟辛丑,序属葭月,读陕煤思创已月满又半,举全心全力以赴之。时逢习儒释道之国学,其智慧乃精妙,往来学者孰不称赞。儒释道之火燎原,受益者数万。人皆美之,此周末专注研学于思创学府,思儒释道之异同,力行其精神大道。

儒释道三种截然不同的思想,各家思想实则秉承着各家信仰。通过陆卫明、李海波、韩鹏杰、柏俊才四位教授的讲授学习与点拨,我更加了解到这三种思想所持的观点,并发现它们本身并不冲突,总结并将力行为一句话的精神,即“独善其身,兼济天下”。而分别对应于儒释道精神上,则有:儒家“敢担当,拿得起”;佛家“名无常,放得下”;道家“常知足,看得开”。

先要敢担当,拿得起,人要有所作为,这才是积极的人生。同时要有知足之心,能够看得开时事和自己,悟透人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放得下”。

做事如此,做人亦是如此,儒释道传达给我的这种精神将是我成长进步道路上不可或缺的条件,真正成为“圣人”,就需以“独善其身,兼济天下”为人生目标。

似乎成长进步的道路上总是孤独且需要勤奋的,在这孤独又勤奋求索中,便更需道家所云的宁静自然点化。纵观千古,哪一位真正的强者不是在黑暗渊薮中独自摸索?“梵高的一生充斥世俗意义上的失败,名利皆空,爱情悲惨,饥苦交加,备受冷雨摧残”。梵高的一生是孤独的,在一生终结前的.岁月里,依然与巨大而暴戾的病魔搏斗,拼死创造辉煌,孤独使他创造出《星夜》《向日葵》等著名作品。试问梵高若没有孤独求索的坚守,甘心做一名普通的流浪汉,又怎会有一幅幅崇高的艺术问世?独善其身也讲究一“独”字。唯始终坚守内心的孤独才能感悟到成长的真谛。

成长的过程难免会有这样或那样的困难,这时我们则需遵佛家所言之豁达。“生活以痛吻我,我应报之以歌。”在努力与乐观面前,困难算得上什么呢?这豁达是摩诘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是贝多芬充满对未来期望的《月光》;是泰国亿万富翁施利华破产后当街头小贩的东山再起。将生活和人生比作大树,学会豁达,就像大树学会从土壤中汲取营养。

当我们在不断人生学习、生活和工作中领悟王国维“人生三境界”,这一生也就只差儒家传承的报国之志了。《记承天寺夜游》中苏轼用自己的悠闲自得向朝廷展现自己不甘于现状,愿效忠于国家的志向与决心。“能力越大,责任越大”“达则兼济天下”这是一名强者所需做的。杜甫虽穷,却依旧有“大庇天下寒士尽欢颜”的鸿鹄之志,这便是儒家思想带给我的启示。

在当今经济发展迅猛的时代,物质生活充裕起来,但人们会发现,精神上匮乏、空虚的现象越来愈多。因此寻求大智慧是时代所需,而中国的儒道佛是智慧的结晶,是超越了时空的限制,可以在现世得到实际运用的宝物,它提供源源不断的“能量”,使得人们在提高自身修为智慧的同时,能够更好的应对这个世界。

儒释道是古人传承下来的宝贵思想,我虽不能透悟其要旨,但也能从中总结出这“独善其身,兼济天下”的道理。   道阻且长,行则必至。故吾有信心力行儒释道精神,愿吾辈少年,壮志凌云,锐意进取,谱写华章。尽得儒释道从古至今之精神,推行其智慧于今日之应用。(思创2107届——王宁)

上一篇:“横渠四句”的新启示 下一篇:扮好“三个角色 ”努力奋进新时代 谈如何做一名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