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交锋

品读国学经典,用“心”启迪人生

作者: 杨宏     时间: 2021-11-16     

国学经典是中华五千年经久不衰的传统文化,是先贤哲人的思想美德,是民族文化智慧的结晶,是建设文明社会先进文化的宝贵资源。有幸在思创的学堂中领略国学经典文化的深邃魅力,感悟自然之道的无为、中和之道的处世、圆融之道的觉悟,博大而精深。国学经典智慧教会我们“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大道,更教会我们的人生如何用“心”生活、做人、处事。

一、修炼平常之心,超然物外

人生的点点滴滴,都始于平淡,终于平淡。人生如云变幻莫测,总有许多沟坎需要跨越,总有许多迷茫需要领悟,总有太多的困扰和不如意,学会放下,淡然处之,不为环境的变化而喜忧,不为工作或生活的顺逆而激动或焦躁,懂得“取”和“舍”,有所为有所不为。“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淡泊才能明志,“放下”才能走得更快、更稳,前行得更远。“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修炼一颗平常心,一个平和心态,一种平淡活法,为人心底坦荡,不畏惧于风雨,不动心于名利,如此,才能固守人生的幸福。

二、常怀谦卑之心,行稳致远

“见贤思齐焉,不贤而内自省也”。“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谦卑是一种境界,一种智慧,一种美德,更是一种为人处世之道。学会赞美和承认别人的优点,虚心向他人学习,取人之长,补已之短,学以致用,才能不断成长,让自己变得更强大;学会谦让、尊重,不卑不亢,才能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改善人际关系,赢得别人的信任和敬重,从而受到人们的敬仰。越丰满的稻穗头垂的越低,人亦是如此,弯下腰来真诚谦逊,涵养谦卑之心,才能遇见更好的自己。“满则溢,月满则亏,自满则败,自矜则愚水”。只有永远怀着谦卑的心态学习和进取,不断积蓄能量,行稳致远,才能走赢人生的棋局。

三、拥有包容之心,厚德载物

   “地势坤,君子厚德载物”。做人要效法大地一样,要有深厚的道德修养,要效法大地之厚,包容万物,有宽广的胸怀,宏大的气度,能容人之短,恕人之过,更能宽厚待人。            

“君子贤而能容罢,知而能容愚,博而能容浅,粹而能容杂”。在生活中,学会包容他人,善待自己,解开羁绊心灵的枷锁让温暖流转,让爱在延宕,施及别人,惠泽自己。容得下别人,才能为别人所容。“心大则百物相通,心小则百物相病”。拥有包容之心,无论身处顺境逆境,都能怀一颗至真、至美、至善的心,少一些心灵的隔膜,多一份理解、信任、友爱,才能成就一个有大境界、大胸怀、大格局的人生。

四、保持进取之心,志存高远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人生是一个不断追求进步的过程,每个人都需要保持一颗进取之心,一种自强不息的拼搏精神。面对日新月异的当今社会,我们要有“志坚则不畏事之不成”的勇毅笃行;要有“志强则智达”的意志才情;要有“雄心壮志不言愁”的坚韧执着,登高望远,勇立潮头,敢于担当、勇挑重担,在不懈奋进中与时代同行。人生百年,有的人生命不息,奋斗不止,事业有成,而有的人则终生庸庸碌碌,无所作为,这无不与一个人能否有进取之心息息相关。“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保持一颗进取之心,志存高远、脚踏实地、行循自然,必然造就斑斓多姿、丰富多彩的人生。

品读国学经典,感悟蕴含的深邃智慧,如饮佳酿,如品佳茗,润泽绵长,回味无穷……。让我们在经典里遨游,品味国学的浩瀚魅力,激发思想,净化心灵,点亮智慧和情感之灯,顿悟明知,启迪人生。(思创2107届——杨宏)

上一篇:在思创坚定信念 初心历久弥坚 下一篇:畅游典籍之海 点燃奋进激情 ——《典籍里的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