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交锋

邹海江:一人、一路、一生

作者: 邹海江     时间: 2019-11-26     

一人、一路、一生

 

看完纪录片《玄奘之路》,用心感受玄奘法师的艰辛历程,感触良多。玄奘求法之路,九死一生。从他28岁西行印度到回到大唐一共历时19年,学成归来后,又致力于佛教经典书籍的翻译与校准,佛学教义的传播与推广。他毕其一生求法、学法、传法,为后世留下了巨大的精神财富。这一路,何尝不像人的一生,要想做成一番事业,一样漫长和艰难。那么,为什么面对如此荆棘密布、险象环生的一条西行之路,他却能以异于常人的毅力化险为夷、遇难成祥,并且坚持走完呢?我认为其中有四点比较关键。

坚定的信仰

玄奘西行求法的年代,交通不便、信息难通。西域众多小国星罗棋布,语言和文明更是各不相同。沿丝绸之路穿越西域去往印度,路途遥远、环境恶劣,困难可想而知。但是玄奘没有丝毫退缩,支撑他的无疑是心中强烈的信念“要去到佛学的发源地,解开对佛学的疑惑,接触到最正统和最原始的教义,完善自己的佛学理论。”正是这种对理想永不放弃,对信念始终坚持,不忘初心,矢志不渝的精神,使得他取经路上“宁可就西而死,岂能东归而生”。所以一个人不管做什么事,首先要有坚定的信念。

坚持的决心

再好的事业开头,没有坚持到底的决心,也会“行百里路半九十”。玄奘西行的路上,碰见的第一个困难是在凉州和瓜州,因为未获得政府允许,被密探告发,当地官员要求他立刻返回长安,但玄奘选择就地开坛讲经,一方面积累路费,一方面拓展人脉。也正是靠这样的坚持,玄奘等到了愿意帮助他继续西行的人。进入西域,玄奘面临的有荒无人烟的大漠,高耸入云积雪终年不化的高山,凶残的强盗,这些严酷的自然环境和恶劣的安全环境让他好几次都差点失去生命。但他仍然没有放弃,在克服艰难险阻的过程中,奇迹般的运气也随之降临。这不就是人们说的“自助者天助之”吗?所以要做成一件事,一定要有坚持的决心。

持续的学习

纵观玄奘整个西行求学的过程,除了他令人佩服的钢铁般的意志,更令人惊叹的是他持续学习的能力。西域,在玄奘的时代分裂为多个国家,语言、文化、货币等各有不同。玄奘每到一地,都能顺利的找到佛学组织,取得生活所需,旺盛的学习能力发挥了关键的作用。尤其是在高昌国,玄奘不仅迅速的跨越了文化障碍,更凭借强大的佛学理论、沟通能力和个人魅力,和高昌的皇室家族建立了深厚的友谊。高昌王和玄奘结为异性兄弟,提供了大量的财力物力人力协助玄奘出行印度。没有这次助力,玄奘的西行很可能是另外一个结局。在这个瞬息万变的社会,要取得事业的成功,就一定要具备持续学习的能力。学习不仅是获取前人经验最有效率的方式,也是提升自身能力的最有效的途径。知识和能力的提升,必将带来个人视野和层次的提升,带来更优质的决策和执行能力,更能吸引来强大的助力。

不断的积累

学习和成长要得到固化和继承,更要有回溯记录的习惯和能力,要有积累的力量。玄奘求法的时代,古印度的佛法文明处于世界顶尖水平,更有那烂陀这样寺院规模和教学体系都最为庞大完善的佛学院。然而,对这一时期的辉煌物力和文化,古印度自己没有留下任何口头记录和书籍。最大的原因就是古印度人没有任何记录的习惯。如果没有玄奘的《大唐西域记》,恐怕古印度文明连一丝供后人窥探的曙光都没有。没有记录,玄奘自己的求法事业和后来的佛学传播成就也不会得到我们后人的了解。再扩展开去,人类能快速进步到今天,离不开一代一代天才的探索,更离不开一代一代人类的记录和积累。有了这些,后来人才能站在前辈们“巨人的肩膀上”,一步一步实现人类的工业化、现代化的技术发展和文明爆炸。

“一人、一路、一生”,玄奘留给我们的就是如此简单的人生道理。做为一个普通的中国人,我们要顺应历史的潮流,坚定自己的信念,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玄奘之路’。(思创1905届学员  邹海江)

上一篇:李国为:及时复盘 才能翻盘 下一篇:白杨:辩证法在业务与财务矛盾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