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传思想

陕煤主题教育——聚焦高质量发展立足岗位建言献策谈实践(四)

作者:     时间: 2023-06-28     

强根铸魂  谋新致远

矢志打造世界一流绿色智慧能源企业

陕煤集团副总工程师、榆北煤业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   石增武 


我们要坚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提升国际循环质量和水平,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着力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着力推进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2022年10月16日),《习近平著作选读》第一卷,人民出版社2023版,第23-24页


 旗帜是方向,旗帜是力量。党的二十大立足百年辉煌、宣示大党使命、擘画强国蓝图、经略伟大复兴,为新时代新征程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指明了前进方向、确立了行动指南。党的十八大以来,榆北煤业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和党的建设重要论述精神认真履行党和国家赋予的职责使命,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取得重要成果,为发挥国有企业“六个力量”了应有贡献。新征程上,榆北煤业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锚定“智能矿井、智慧园区、一流企业”的发展目标,坚定不移把高质量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坚定不移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坚定不移当好创新发展先行者,坚定不移坚持和完善党的全面领导,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能源支撑、贡献国企力量。

一、始终坚持担负能源国企使命

聚焦主业,全力做好保供“压舱石”。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相当一段时间内,煤作为主体能源是必要的,否则不足以支撑国家现代化”,在未来能源供应体系中,煤炭将在较长时期内扮演重要角色,煤炭行业依然肩负重大责任。现阶段,公司正处于决胜“上半年完成全年60%以上经营目标”的关键时期,必须始终保持稳中求进的战略定力和向上迈进的蓬勃动力,扛牢强安全、稳增长的政治责任。要以项目开发建设为主战场,同步开展优质资源收购,兼顾多元产业布局,强势推进智能化升级改造和工器具革命,进一步挖掘智能化超长工作面、智能快掘、智能综采等项目潜力,再次打造安山、沙梁、袁大滩三对高端智能化煤矿,力争今年再次展现一个千万吨级智能煤矿。

逐绿前行,厚植绿色低碳“深底色”。党的二十大报告阐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内涵,“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重要特征之一。现阶段,榆北煤业要做的是积极践行“双碳”目标,加大绿色技术产学研力度,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加快推进煤矸石井下充填、煤矸石再利用和矿井疏干水循环利用,将绿色发展理念贯穿于生产全过程和各环节。高标准运营阳木生态公司,为煤炭企业践行绿色理念探索新的实践,为地方政府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提供新的方案。接下来,要按照“智慧+绿色”建设思路,科学规划传统能源和新能源耦合发展产业布局,着力发展风电、光伏产业,全面开启要素优化配置、产业协同发展的新征程。到“十四五”末,再造一个环境和谐、主业突出、多元互补的产业集群,再造一个全新的榆北煤业。

二、始终坚持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准确把握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带来的机遇。榆北煤业作为传统能源企业,必须跑出创新“加速度”,擦亮“智名片”,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要加快推进智慧楼宇建设,基于“基础系统高容量、采掘系统高可靠、感知系统全覆盖、保障系统高适应、业务系统全关联、数据应用多场景”的建设理念,构建“智慧大脑”,高标准建成一体化中心机房,支撑智慧矿区经营管理枢纽,辐射多产业安全生产,为建设高端智能化矿井形成可复制的借鉴方案。要基于5G、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AI等高端信息技术,创新应用欧拉、矿鸿系统,利用“模块化、场景化”思维,重新定义“智慧矿区、智能矿井”,开展智能化建设框架重构,联合顶尖技术团队、高端装备制造商开展技术创新,为装备制造业提供发展方向;用最融通的智能系统、最优化的框架布局策划高端智能矿井、指导智慧矿区建设,为新一代煤矿智能化建设提供解决方案。

准确把握住产业变革带来的机遇。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统筹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陕西省委、省政府也在年初将开展“三个年”活动作为一以贯之推动工作落实的重要抓手,进一步强化高质量项目硬支撑。榆北煤业一方面要把企业的发展同社会的发展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制定生态环保责任清单,完善环保手续,规范设施运行,高标准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同时积极推动新能源项目开发,主动谋划“风光火储”等多元产业项目,稳步培育发展更多“补链”“强链”“延链”新产业,全速推进企业转型升级和绿色发展。另一方面,始终坚持做强主业,大力推进和落实煤矿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变革,加快推进“智能矿井、智慧矿区”建设,着力打造榆北智能品牌;始终坚持做强实业,集聚各方面优势资源开展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加快在高端装备、工艺等优势领域突破一批“卡脖子”难题;始终坚持做精专业,加快驱动核心优势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最终实现煤矿、选煤、运维、电力、生态、新型能源等全产业链深度融合和生产、经营、安全、环保等全要素一体化管理,打造国内最高端的“智慧大脑”。

三、始终坚持“国企姓党”根本属性

强化理论武装,把准思想之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理论上清醒,政治上才能坚定。只有坚持不懈用党的创新理论固本培元、凝心铸魂,才能持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从中央的大政方针和重大部署中精准领会意图、掌握要领、把握方向,确保企业始终沿着高质量发展正确轨道前进。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榆北煤业全体党员干部要把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和重大政治责任,依靠线上线下学习平台,坚持原原本本学、深入系统学、联系实际学、反复持久学,在领会精神、把握实质、融会贯通上下功夫,切实将学习成果转化为干事创业的不竭动力。

强化正风肃纪,锤炼过硬作风。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我们要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全面推进党的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纵观榆北煤业发展历程,如今已到“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的阶段。要确保稳步开新局、迈大步,究其根本靠的是素质能力,赢的是过硬作风。要结合陕西省“三个年”活动关于开展“干部作风能力提升年”活动的要求,深入持久、富有特色地推动作风建设和清廉国企两个专项行动常态化长效化,驰而不息纠治“四风”,营造风清气正的干事创业氛围。要用强烈的担当意识和开拓精神,以刀刃向内、壮士断腕的勇气,破除“不敢为”“慢作为”“不会为”的现象,在“比”中找到差距、在“学”中补齐短板、在“赶”中干出实效、在“超”中把握发展的主动权,在新起点上把“再造新榆北”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百舸争流,唯有弄潮儿能勇立潮头;风过隘口,唯有智行者能乘势而上。在新征程新起点,党的二十大精神在榆北落地生根,必将凝聚更广泛的共识,汇聚更磅礴的力量,激发更强大的信心。榆北这艘航船必将劈波斩浪,行稳致远!


全面学习贯彻  学深弄懂悟透

建设高质量发展的现代化钢铁强企

陕钢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  杨海峰


要自觉对照这个要求,补强本领上短板、能力上不足。能力不是一劳永逸、一蹴而就的,必须持续升级、不断扩容。我们要增强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本领的自觉性和紧迫感,重新学习,不断掌握新知识、熟悉新领域、开拓新视野,全面提高领导能力和执政水平,否则就无法适应世界的变化,无法应对形势和任务发展带来的新挑战。

——《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要一以贯之》(2018年1月5日),《习近平著作选读》第二卷,人民出版社2023版,第109页


按照集团公司党委的部署,我参加了陕钢集团党委举办的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领导班子读书班,通过坚持逐字逐句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进一步廓清了思想迷雾、坚定了理想信念、提升了理论自觉、增强了底气和信心、明确了前进方向。通过此次系统学习和思考,对于我们陕钢集团进一步围绕中心大局、做好本职工作,推动“十四五”目标深入实施,无疑具有重要意义和深远影响。

一、夯实理论之基,补足精神之钙

习近平总书记在《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要一以贯之》中指出,“无论是干事创业还是攻坚克难,不仅需要宽肩膀,也需要铁肩膀;不仅需要政治过硬,也需要本领高强”。对于这一点我感触颇深。作为领导干部,常打“问号”是前提,会打“问号”是关键,解开“问号”才是目的,而理论学习,是解决“问号”的关键。

理论修养是党员、干部综合素质的核心,只有学好党的创新理论,才能更好地指导实践。读书班的学习,帮助我们更加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也助推我们陕钢集团各党委委员,更加重视教育引导各级党员、干部开展政治“大体检”、思想“大扫除”、问题“大检修”,进一步提升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对于陕钢来说,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就是要按照“感恩、知责、律己、有为”八字要求,深化“党建领航、班子引领,干部走在前列”机制,认清企业面临的严峻形势,在干部管理能力提升、干部作风建设、企业改革攻坚上久久为功,让提升自我、追求卓越成为一种风气、一种习惯、一种文化。

敢于担当是一种政治信念、善于担当是一种发展能力,坚持学习是敢于担当、善于担当的前提,只有常学常新,才会不断提高我们推动陕钢高质量发展的本领、服务职工群众的本领、防范化解风险的本领。我们坚持“好干部”标准,大力选拔敢于负责、勇于担当、善于作为、实绩突出的干部,真正给予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好共事、不出事的干部有舞台。

全面、系统、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完整准确掌握这一思想的主要内容,也更加坚定了我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继而笃定陕钢会越来越好的信仰、陕钢能够实现高质量发展目标的信心和陕钢一定实现愿景目标的信念。

二、夯实调查研究,促进区域协同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调查研究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基本功。不了解真实情况,拍脑袋做决定,是做不好工作的”。本次主题教育的另外一个重点就是大兴调查研究,要做好调查研究,我们常说推动高质量发展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对陕钢来说,更是如此,行业的兴衰起伏、市场的峰谷波动、经济社会的发展走向都对我们这个优势明显但劣势也十分突出的内陆钢铁企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后续的调查研究中,需要我们用虚心求教、实事求是的态度,做到眼睛向下、脚步向下,奔着问题去、走到一线听,最终做到透过现象看到本质、找到规律、提出建议、形成成果。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一季度,我国粗钢产量26156万吨,同比增长6.1%;生铁产量21983万吨,同比增长7.6%;钢材产量33259万吨,同比增长5.8%,而一季度折合粗钢表观消费量为24342万吨,同比仅增长1.9%。如今,国内钢铁行业正处于深度推进兼并重组,以达到行业有能力供求市场这一临界点的前夜,根据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刻理解新发展理念,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文中的论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点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增强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从2015年行业低谷之前后一直到2023年行业低谷,这个期间,若定义为“中国钢铁行业前兼并重组期”,这一段是条件好的、有优势的企业被兼并了,剩下大量的条件差、劣势多的数量更多的中小钢铁企业的兼并重组就是“后兼并重组期”的任务了,如若不能尽快被兼并提高产业集中度,则行业市场竞争只会长期处于恶性竞争,行业销售利润率长期是垫底,行业内会被自我消耗而优势减少,会让政府和社会付出巨额的稳定和民生成本。效率反映效益和质量,供给反映保障和基础安全,这是国家经济的内在需求,要相得益彰。结合钢铁行业调查研究的实际现状,陕钢集团作为陕西省唯一大型钢铁企业,既肩负着振兴陕西钢铁的重任,更要承担起推进区域钢铁行业健康发展的责任。

高质量发展,一定不应该是量的增长,高质量发展就应该是效益指标,销售收入利润率等各项指标的增长。当前供给侧产业结构改革就应该提升钢铁产业集中度,将游离于市场中的众多企业主体放进大的企业集团之中,变成钢铁产业组团和集群,以组团和集群的形式进行外部竞争,主要以提升和保持高的效率为主,在组团和集群之内主要解决稳定生产,保证稳定供给为主,重中之重是可以实现弹性供给。政府在这过程中,支持行业、区域优势企业牵头,集中力量快速完成后兼并重组期的任务,实现钢铁弹性供给、销售利润率回归行业平均水平,以最小的经济代价付出实现钢铁行业调控,换取稳定社会、民生零成本软着陆。

三、夯实责任担当,开拓美好未来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绳短不能汲深井,浅水难以负大舟。对领导干部来说,把握全局、谋划发展的战略能力是十分重要的。我们要增强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本领的自觉性和紧迫感,重新学习,不断掌握新知识、熟悉新领域、开拓新视野,全面提高领导能力和执政水平,否则就无法适应世界的变化,无法应对形势和任务发展带来的新挑战”。面对钢铁行业之变局,陕钢集团的发展战略一定也是与时俱进的,当前,陕钢集团所处的钢铁行业面临着钢产量高于消费量的现实,特别是进入2023年后,我国的钢产量不断攀升,其中3月份的粗钢日产量,达到历年同期的最高水平,加之需求减弱,进而带来了近期钢价的下滑。

理论联系实际,要进一步提升陕钢集团整体竞争力,让陕钢成为“百年老店”和钢铁行业“长青树”,最终实现把陕钢集团打造成中国西部最具竞争力的高端钢铁材料服务商、建成美丽幸福新陕钢的愿景目标。按老思路、旧办法、慢节奏的发展方式,很难实现弯道超车。唯有把握全局、谋划发展,才能闯出新路子、开辟新境界。在当前这个钢铁行业实现市场弹性供给的竞合协同和理性经营的重要阶段,陕钢集团的发展历史让我深刻认识到,面对变局,需要不断学习、把握规律、跟上时代,更需要我们在大局下定位摆布、在变局中掌握主动、在全局中守好一域。

5月17日,习近平在西安主持中国—中亚峰会前夕,专门听取陕西省委和省政府工作汇报,习近平指出,“陕西要实现追赶超越,必须在加强科技创新、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上取得新突破。要立足自身产业基础和资源禀赋,坚持把发展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在巩固传统优势产业领先地位的同时,勇于开辟新领域、新赛道,培育竞争新优势”。

陕钢集团作为省内的唯一大型钢铁企业,既要巩固钢铁产业优势,更要勇于开辟新赛道,培育新优势。在2022年第27次党委会上,我第一次提出了镁铁钒钛耦合发展战略,是陕钢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抢占“双碳”时代对新材料巨大需求新机遇作出的重要战略部署,今年以来,我辗转多家企业去考察、去论证,于是有了当前战略的思考,叫做“钢铁为基,以钒为本”。从技术层面来讲,陕钢有着成熟先进的钢铁冶炼体系优势;从资源层面来讲,攀枝花及汉中周边拥有丰富的钒钛矿资源,陕北有着丰富的金属镁矿资源;从发展层面讲,当前的新能源全钒液流电池储能,钛金属、镁金属制品等领域,未来发展前景广阔,属于蓝海市场,同时钒储能可以解决国家能源“卡脖子”问题,有巨大而紧迫的需求,这些都是这个转型战略的优势和机遇所在。

党的理论创新每前进一步,理论武装就要跟进一步,行业的形势每发生一次变化,企业的战略就要跟随调整。读书班学习研讨的关键,在于快速、主动的行动起来,拔高标准、全力以赴,相信我们一定能够干出我们想要的结果,一定能够推动实现陕钢的发展,建设高质量发展的现代化钢铁强企,最终实现把陕钢集团打造成中国西部最具竞争力的高端钢铁材料服务商、建成美丽幸福新陕钢的愿景目标。



以绿色低碳转型推进企业高质量的快速发展 

陕西建材科技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  张超晖


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加快推动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运输结构等调整优化。实施全面节约战略,推进各类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加快构建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完善支持绿色发展的财税、金融、投资、价格政策和标准体系,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健全资源环境要素市场化配置体系,加快节能降碳先进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倡导绿色消费,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2022年10月16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专题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党建读物出版社2023版,第389页


结合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主要内容,围绕陕西建材科技公司工作实际,深刻体会到企业的绿色低碳转型、产业绿色升级已迫在眉睫,同时结合全省“三个年”活动要求,聚焦如何在固废循环产业项目建设年上实现绿色低碳转型发展,必须抓住产业端、产业链、产业生态“三个着力点”,抢占产业、技术、人才“三个制高点”,全力打造示范引领、产业引领、技术引领“三个引领”的“三个三战略”,实现企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

一、推动危固废产业绿色化、低碳化打造“三个着力点”

一是形成固废产业端,以陕煤集团“高质量项目提升年”为目标。按照“补链、延链、强链”的发展要求,以“5933”战略形成“谋划论证一批、前期储备一批、重点建设一批、建成投产一批”接替有序、梯次推进的项目建设工作格局。高效推进陕渝(重庆)建材科技有限公司项目一期落地。全面建设黄陵年产40万立方煤矸石陶粒项目、韩城年产90万平米煤矸石微晶玉石项目、韩城年产150万吨钢铁渣粉项目、神木年产60万立方粉煤灰云砼石项目、汉中钢渣综合处置改扩建5个固废资源综合利用项目建成投产并实现市场化销售,形成韩城、黄陵、蒲城三大固废产业基地,并承担区域固废利用技术研究、中试验证和技术转化等工作。二是实施绿色产业链,推动5G、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与绿色低碳产业深度融合。大力发展新材料,加快推动工业领域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发展。在高端建材、多元固废、可降解材料等方面建设示范装置,形成不少于5个工业化固废示范项目,全面形成以钢渣基固废高性能注浆材料、废旧皮带、轮胎等生物质原料替代燃料,低温脱硝催化剂、多固废复合填筑材料等新产品研发试点,加快二氧化碳捕集、干混砂浆和瓷砖胶生产线项目建设,拓展产品种类新单元,全面建设“工业固废资源化利用与生态安全重点实验室”和“陕西生态固废资源化利用与生态安全科学技术研究院”“西部工业固废综合利用与生态安全科技产业园”,促进创新链和产业链的深度融合,实现技术与产业协同增效。三是构建产业生态体系,全面统筹“双碳”和“双控”工作同步推进。以创建“绿色智能六化工厂”引领企业为核心点,全面实施“控碳总量,降强度,破逃逸,推循环”的余热发电+节能+碳汇+六化智能工厂建设的“五碳”循环经济体系,同时在“产业降碳、技术减碳、绿色低碳、科技用碳、创新易碳”方面进行了全面的部署,全面开展了低碳零碳负碳技术的创新攻关,确保了二氧化碳强度和总量“双控”要求,开展并实施了水泥窑烟气CO2低成本捕集利用及活性钢渣制备低碳硅酸盐水泥技术,用废旧皮带、轮胎等生物质原料替代燃料等技术,把碳排放指标列入绩效考核,提高企业碳减排整体水平,充分发挥其在碳交易中的价值和作用,有效提升企业生态系统碳汇能力。

二、全面抢占危固废产业、技术、人才的“三个制高点”形成“三个引领”

一是产业引领,通过全面积极探索“危固废协同、无害化利用、跨领域创新、智能化建设”的危固废产业循环发展模式,促进固废资源化、规模化处置,形成固废综合利用全产业链。同时针对生产研发的高端固废产品,要制定一套标准、探索一种模式,落实一项产业,同时聚焦工业固废综合利用产品缺失环节,灵活采取多种合作模式,培育竞争力强、成长性好、辐射带动效益强乃至全国固废产业资源,实现全国固废产品信息流汇聚整合,建设线上一体化的搜索引擎一站式服务,加快形成集成科技研发、新兴产业、物流贸易为一体的产业集群。二是技术引领,通过技术论证、试验验证,力争年内孵化2至3个新建项目。不断优化府谷能源、澄合矿业、彬长矿业项目取得集团建设批复,总结优化榆林生态土技术推广产业化应用,深入对接榆林固废产业园建设,探索气化渣制岩棉技术、气化渣脱碳技术、煤矸石脱炭技术与胶凝材料研究等煤基固废技术,攻克陶粒、云砼石、微晶玉石等项目产品链延伸,并作为企业固废综合利用产业领域人才培养、技术创新、科技服务、技术转化和产业技术资源整合、产业集群培育的创新引擎和核心载体;加快实施区域内多领域、多固废协同处置构建跨产业循环产业链。建立覆盖榆林市全市涉废企业的“线上监控、线上交易、线上处理”的固废监管交易综合平台,同时按照打造固废综合利用产业“三个一流”(监管一流、处置一流、交易一流)引领拓展。同时加快钢渣基高性能注浆材料、新型钢铁烧结机低温脱硝催化剂、低碳系列胶凝材料和固废基耐蚀材料的研发,开展煤矸石低成本混凝土制备技术、多固废复合填筑材料应用技术研究,探索大宗量利用的煤矸石骨料化工艺,完善科技人才奖励机制及成果转化配套奖励机制,逐步实现创新自立自强、科技引领发展,为打造“固废—产品—应用”上下游产业链提供核心技术支撑。三是人才引领,全面实施人才强企战略,实现研究成果和专利与经济效益和收入比例挂钩,坚持特殊人才特殊激励,关键核心科技人才实行工资总额单列、科技成果转化收益分享等政策逐步实现市场化薪酬水平,推进激励保障机制;持续加大研发投入,赋予科研人员更大自主权,给予更大容错空间,激发员工创新积极性。以培养一批优秀企业家、引育一批战略科学家、打造一批卓越工程师、淬炼一批精英工匠“四个一批”为重点,带动形成数量充足的高科技人才队伍,构建产学研一体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积极探索和完善“建材学校订单班”体系建设,汲取经验的同时放宽思路及眼界,推广“三位一体”模式(科研+中试+产业),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在投产陶粒等项目公司建立院士工作站、博士后流动站,培育科技创新团队;借助陕煤集团在深圳、上海、日本、德国等地研究院平台,以“走出去”学习交流“引进来”优化提升,寻求合作、共同研发,学习和借鉴国内外成熟先进利用技术和理念,建设一支以技术领军人物为核心,以技术骨干为主体,专业人才和科研辅助人员相配套,优势互补、团结协作,稳定从事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关键技术攻关、技术集成与示范推广等的创新人才队伍。同时以陕西建材科技公司“质量华山行”活动,“素质三年提升工程”“三品建设工程”“项目管理年”活动,“两强三讲四比”活动,确保企业的决策部署不走偏、不走样,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陕西建材科技公司将以时不我待的进取精神,以“快人一步”的超前布局,为集团公司高质量发展贡献建材科技的力量与担当。

上一篇:陕煤层气新泰能源公司:念好“四字经”推动主题教... 下一篇:韩城矿业公司在省第八届朗诵大赛总决赛中连获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