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报道

中国能源报| 全国人大代表马晓燕:完善高质量发展体系 助力煤炭智能化转型升级

作者: 杨晓冉     时间: 2023-03-10     

“煤炭在未来能源转型中应该发挥两方面作用,一方面是提供清洁高效低碳的基础能源保障;另一方面是为高端制造提供基础化工原材料支撑,这也是煤炭转型的切入点和方向。”日前,全国人大代表、陕煤集团神南产业发展公司副总经理马晓燕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到,推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和技术研发,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在此背景下,煤炭产业的绿色低碳化转型受到关注和热议。马晓燕从煤炭智能化开采的发展、政策支持,以及煤炭的清洁高效低碳开发和利用等方面建言献策。

煤炭行业转型升级体现在多个层次

作为主体能源,煤炭仍将是我国能源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2月28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22年煤炭占能源消费总量的56.2%,同比上升0.3个百分点。在马晓燕看来,煤炭对我国能源转型有着重要意义,其转型升级应体现在多个方面。

“首先要体现在产业基础的再造和产业结构的调整。瞄准煤炭的清洁高效低碳开发,实现煤炭开采的绿色化、集约化、智能化,提高煤炭现代化和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其次要以煤炭分质利用为龙头,实现煤化工产业的高端化、低碳化、材料化发展,推动多条产业链的协同耦合。同时,还要充分推动煤炭行业的科技自主创新力度,立足关键技术的研发,发挥产-学-研作用,实现科技成果转化,提升行业软实力。”马晓燕说。

“可以说,智能化是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也是煤炭行业的终极出路。”马晓燕指出,目前,我国煤矿智能化暂无成熟经验和标准,发展水平参差不齐,但也有一些大型煤炭企业先行先试。

以陕西省大型国有企业陕煤集团为例,五年前该企业就提出“智能矿井、智慧矿区”建设思路,先后在智能采掘、智能洗选、智能装备等全覆盖。目前,共有7处智能化示范煤矿通过国家首批验收,挂牌国家首批“煤矿安全智能开采重点实验室”,已累计建成智能矿井28处,建成5个“智慧矿区”。

智能化开采是煤炭安全高效清洁利用必由之路

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数据显示:2022年,全国煤矿智能化采掘工作面从494个增加到1019个,同比增加42%。智能化煤矿由242处,增加到572处,产能由8.5亿吨,增加到19.36亿吨。

“智能化开采是煤炭实现安全高效清洁利用的必由之路,智能化开采能够推动煤炭产业延链补链,对行业的高质量发展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行业意义。”马晓燕指出,“据统计,智能化开采技术应用以来,在煤矿灾害治理及特殊作业和零散工作地点极大地提高了安全系数。”

从设备角度而言,马晓燕分析,智能化开采提高了煤炭设备开机率,减少事故影响率。通过设备全面实现智能管控、动态监测使得采煤装备的可靠度大幅提高,极大提高了劳动效率。

此外,煤炭智能化开采推动了国产装备的研发水平。据悉,陕煤集团小保当矿业公司去年投用了450米超长智能化工作面,以及曹家滩矿业公司在今年下半年将配套的全球最大10米超大采高工作面,相关技术装备的研发和研制都是依托国产化技术和加工能力。

管理体系尚待健全

当谈及煤炭行业智能化转型面临的瓶颈时,马晓燕认为,煤炭智能化的道路很漫长,推进过程中还面临诸多难题。首先,智能化系统还未实现常态化运行,示范成效尚未形成推广效应。其次,智能化建设所需的高技能人才还有短缺,科研管理体系还不够健全,以及科研成果推广应用还未到位等问题。

对此,马晓燕建议,一方面需要煤炭企业结合自身特点,设计切实可行的转型升级方案,包括技术应用、示范推进、机制创新等。从国家制度和行业规范方面考虑,及时将先进的做法总结推广,规范智能化转型升级的建设标准、验收标准等。

另一方面,从保障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法治建设上,“建议国家加强顶层设计,坚持问题导向,加强调研论证,按照‘立得住、行得通、真管用’的立法技术要求,研究促进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制度环境,加快形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指标体系、政策体系、标准体系、统计体系、绩效评价等,助力实现煤炭全产业链的清洁高效智能。”马晓燕说。

文 |本报记者 杨晓冉

上一篇:陕西日报| 2022年产煤7.46亿吨 陕西为保障能源安... 下一篇:中国网 |陕煤集团:深学细悟新思想 勇毅前行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