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报道
中国煤炭报 | 陕煤集团积极打造煤炭绿色运销新生态
近年来,负责陕煤集团煤炭专业化统一销售运输的陕煤运销集团不断优化储、运、销各环节,积极打造煤炭绿色运销新生态,实现能源安全稳定供应和绿色低碳发展的动态平衡。
打造绿色安全高效储运基地
清晨,随着一声“启动”的号令,位于陕西省榆林市榆阳区牛家梁镇的榆阳智能煤炭物流园区内,列车对位、装载加固、装车压实、抑尘喷洒等煤炭装车工序有条不紊地开展,4小时左右便可完成从一列空车进场到装车完毕的全过程。
作为陕煤运销集团全资储煤基地,榆阳智能煤炭物流园区是国家级煤炭储备基地项目,肩负着煤炭储备保供、运输“公转铁”以及周边矿井煤炭资源集结等多重使命。
榆阳智能煤炭物流园区建成以来,围绕打造智能化、高效化、环保化物流园区的目标,坚持绿色物流发展理念,采用先进的储煤抑尘技术,实现绿色安全高效储运。配煤装车、平整压实、抑尘喷洒等一系列环节均实现无人化操作,全封闭的储运系统实现全程“煤不落地”。
园区全长850米、宽7米的进场硬化道路于2024年10月正式通车,道路两侧栽种行道树,并修建排水沟、隔离带、沉淀池等环保设施,最大程度减少汽车运输产生的噪声、扬尘、震动等污染。该园区被授予“中国绿色城市物流示范企业”等荣誉。
与此同时,在一千多公里之外的湖北省江陵县荆州煤炭铁水联运储配基地,一列满载煤炭的专列缓缓驶入翻车机房进行卸煤作业,卸下的煤炭随后将通过皮带廊道封闭传输至堆场堆存。后续根据需要,再通过封闭廊道传送至码头装船,一站式转运至下游用户。
“两湖一江”均为中部经济大省和耗煤大省,同时也是陕煤运销集团重要的煤炭销售市场。实现对该区域安全稳定环保的煤炭供应,一直是供需双方共同努力的方向。2021年,陕煤集团与湖北能源集团合作,在浩吉铁路与长江黄金水道交汇处湖北江陵建设的荆州煤炭铁水联运储配基地正式开港。该基地是浩吉铁路沿线投资规模最大、中转能力最强的疏运系统项目。
项目一期在建设时充分考虑环保要求,修建防尘网、污水处理系统等设施,防止煤炭转场过程中对环境造成污染。为了阻断煤炭粉尘污染,该基地还采用防风抑尘、雾化降尘和智能精准装船等措施,形成煤炭从进港到出港全空间、全流程、全覆盖的粉尘污染防控系统。在污水处理方面,项目一期工程在码头下方、陆域堆场处建有多座污水处理池,总存储容量达3.9万立方米。经过处理的污水可作为除尘、道路喷洒和绿化等用水循环使用,确保不会对长江水环境及陆域堆场周边环境造成污染。
多措提高煤炭运输环保水平
近年来,陕煤运销集团深入推进绿色运输战略,不断优化运输结构,通过“公转铁”“铁转水”“散改集”等多式联运方式,提高煤炭运输环保水平。2017年至2024年,该集团铁路运量连续7年保持增长,并连续4年达到1亿吨以上,逐步构建起绿色高效、节能环保的煤炭物流体系。
为进一步提升铁路运输效能,陕煤运销集团充分挖掘运输潜能,通过探索和推行煤炭集装箱这种“门到门”运输方式,实现运输全程“煤不落地”,有效解决煤炭运输、装卸、仓储等环节的扬尘污染问题。自首列煤炭集装箱专列开通以来,该集团集装箱发运量不断创新高,2024年集装箱运量达到2520万吨,比4年前增长了10倍。
为提高公路运输的效率,陕煤运销集团在充分了解产运需各方需求基础上,建立起一套可复制可推广的煤炭公路销售无人值守物流服务体系——智能调度平台。通过该平台,可实现在线接单派单、预约排队、车辆识别、智能装车等智能化场景应用,推动吨煤公路运费平均下降5元至7元,为需方节省运输成本,为矿方提高周转效率,也有效减少在途车辆造成的拥堵、污染等负面影响。同时,该集团积极打造绿电运输体系,建成“小保当—榆林化学”换电重卡绿色专线,有效降低短途公路运输中的碳排放,节省运输成本。
此外,陕西神渭输煤管道是陕煤集团为实现区域间煤炭高效环保运输而投资建设的煤炭输送系统。神渭输煤管道采用封闭式管道方式,可将陕北煤炭资源变成水煤浆运送至720公里以外的渭南终端基地,一部分定点供应陕煤集团所属关中几家化工企业,另一部分转换成清洁煤、离心煤等,通过火车直达运输等方式供应外部用户,实现“运煤不见煤,乌金一管流”,吨煤运输成本较铁路运输可下降30%至40%。
2024年,陕煤集团管道运煤量突破1000万吨,在煤炭运输的安全性、环保性及经济性方面均展现出巨大潜能。
市场布局朝煤炭清洁利用转变
陕煤运销集团积极响应国家“双碳”目标战略,有序推动市场布局、产品结构朝着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方向转变,对符合国家降排减碳、碳排放“双控”政策的优质客户优先保障稳定供应。
一方面,加强煤质管控,推进煤炭分质分级利用。该集团持续加强煤质管控,根据市场需求和环保要求,与生产矿井协同提高洗选能力,加大原煤入洗率,减少高硫分、高灰分煤炭产品销售,提升高品质煤炭产品占比。2025年一季度,该集团商品混煤平均热值达到5365大卡,同比提高74大卡,平均灰分保持在20%以下。同时不断细分产品种类,建立标准化、差异化产品供给体系,电煤突出高性价比,非电煤体现高附加值,陕北“气化煤”“陕煤优混”“黄灵煤”等产品在国内化工和配焦煤市场的优势地位进一步巩固。
另一方面,持续优化调整产品结构,推进煤炭由燃料向原料、材料转型。该集团在做好电煤保供的基础上,超前谋划,长远布局,加强与煤化工产业的协同联动,积极开发稳定性好、适用性强的优质化工煤产品,协同畅通现代煤化工、煤基新材料产业链条,推动煤炭清洁高效利用。
“由燃料向燃料和原料、材料并重转型是煤炭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方向,也是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的必由之路,‘十四五’规划的前四年,陕煤运销集团原料煤销量每年保持稳定增长,实现了电煤保供和煤炭清洁低碳利用双赢,也为陕煤集团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陕煤运销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陈西平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