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苑撷英

奚琪 散文——《记忆中的春节时光》

作者: 奚琪     时间: 2025-02-06     

记忆中的春节时光


每当岁末的寒风掠过窗棂,记忆中的年味便如潮水般涌来。那是我珍藏的年味,是岁月长河里最温暖的印记,是中国人血脉中永恒的乡愁。

腊月二十三,小年的鞭炮声拉开了春节的序幕。清晨推窗,凛冽的寒气裹挟着爆竹的火药味扑面而来,这是年的气息。楼下传来孩子们追逐嬉闹的笑声,他们手里攥着新买的鞭炮,像攥着一把把会开花的种子。

母亲系着围裙,手忙脚乱地在厨房里穿梭,蒸锅里发出咕噜咕噜的响声,水汽夹杂着香气氤氲着整个房间。案板上摆着和好的面团,白生生的,像一轮满月。母亲的手在面团上揉搓,动作轻柔得像在抚摸婴儿的脸。我站在一旁,看着她将面团搓成长条,揪成小剂子,再擀成圆圆的皮。这双手,从我记事起就在为年忙碌,包饺子、蒸年糕、炸丸子,每一个动作都浸透着岁月的温度。

街角的王大爷支起了春联摊。红纸铺开,墨香四溢。他执笔的手稳健有力,笔走龙蛇间,"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的对联便跃然纸上。路过的人们驻足观看,有人讨价还价,有人请他即兴创作,王大爷总是笑眯眯地应着,笔下的字却一丝不苟。这红纸黑字,是中国人对美好生活的期盼,是千年不变的祝福。

除夕夜,全家人围坐在餐桌旁。父亲从柜子里取出那套青花瓷碗,这是爷爷留下的,平时舍不得用,只有过年才拿出来。碗沿上有一道细细的裂纹,却更显温润。母亲端上热气腾腾的饺子,父亲斟满一杯老酒,他举起酒杯,声音略带颤抖地说着祝福的话。母亲则满脸笑容,不停地给我们夹菜,眼里闪烁着幸福的光芒。电视机里传来春晚的欢歌笑语,这一刻,时光仿佛静止,所有的奔波与疲惫都融化在这温暖的团聚中。

守岁时,我望着窗外的烟花。它们在空中绽放,像一朵朵转瞬即逝的花,将夜空装点得绚丽多彩。邻居家的阳台上也站满了看烟花的人,彼此虽不相识,却在这璀璨的时刻心意相通。远处传来寺庙的钟声,浑厚悠远,仿佛在诉说着岁月的更迭。

年初一,天还没亮,就听见楼下传来拜年的脚步声。孩子们穿着新衣,挨家挨户地敲门,说着吉祥话,讨要糖果。他们的笑声清脆悦耳,像春天的风铃。母亲早已准备好红包,每个来拜年的孩子都能得到一个。这红包里包着的不仅是压岁钱,更是长辈对晚辈的祝福与期盼。

年味,是母亲包饺子时手上的面粉香,是父亲斟酒时杯中的琥珀光,是春联上墨迹未干的祝福,是烟花绽放时的璀璨,是红包里裹着的期盼。它藏在每一个细节里,流淌在每一个中国人的血脉中。这味道,历经千年而不改,跨越山河而不变,是中国人心中永远的乡愁,是岁月长河里最温暖的记忆。

如今,年货虽可轻松网购,却总感觉少了些亲自挑选的那份乐趣。记忆里,小时候一大家子人浩浩荡荡逛集市,精挑细选着年货,那份期待与兴奋,言语难以尽述。视频拜年虽便捷亲切,却终究比不上面对面拜年的那份热闹与真实。挨家挨户敲门,吉祥话儿连连,红包递来递去,假装推辞却又满心欢喜,这份人情味,是任何科技都无法复制的。然而,无论时代如何变迁,那份对团圆的深深渴望,对亲情的无尽眷恋,对美好生活的永恒向往,却始终如一。年味,依旧是中国人心中最温柔的牵挂,是岁月长河中最温暖的记忆。

在这个快速变迁的时代,让我们守护这份珍贵的年味,让它在我们的记忆中永远鲜活,在我们的生活中永远传承。因为年味,不仅是一种味道,更是一种文化,一种精神,一种生生不息的民族记忆。

(曹家滩矿业  奚琪

上一篇:孙虎 诗歌——《乡愁》 下一篇:樊莎莎 散文——《饺子里的岁岁年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