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苑撷英

纪鹏 散文——《我们的村庄》

作者: 纪鹏     时间: 2024-11-26     

我们的村庄


在陕北,村庄名字的命名有其自己的体系。大多是根据村庄所处的位置、地形等再加村里百姓的姓氏,但偶尔也有用村庄的庙寺、河流或一口水井等进行命名的,但无论怎样命名,都有其合理恰当的解释。我出生于陕北佳县一个叫纪家畔的小村子,是最典型的用村庄的地形加村庄百姓姓氏而命名的一个村庄。

我们的村庄离所属县城佳县城大约100公里,离榆林市区大约40公里,离所属乡镇方塌镇15公里,算是一个比较偏远的村庄。村子很小,分布在两座山的崖畔上,总长度也就三四里路吧,三四十户人家,二百人左右。大家都是依山而住,由于地形原因每家每户硷畔上的堆放柴火及建羊圈猪舍等的地方都很紧张,但大家一直都是以和为贵,从来没有因为你多我少而争吵过。村庄里的人都很懂礼数,依据老祖宗留下的辈分之分,见面之后大叔”“婶子称呼,从不直呼大名。婚丧嫁娶,互相往来,年轻的、年老的,只要有空,都抢着帮忙,即使远在榆林、内蒙古等地居住的都得想办法回去。有力一起出,有劲一起使。即使有些人由于居住的太远回不去,在自己家的事情上村里人也绝不挑理,都表示理解。

村里几十户人家沿着山坡,依地势而建,好似一条藤上结着一串串各色的瓜。经济实力好点的,会箍几孔漂亮的砖窑,给窑面子上全部贴着白色瓷砖,非常阔气,院子打扫得干干净净,再停放上一辆摩托车,在当年是非常让人羡慕的;大部分人家即使是普通窑洞,也收拾得干干净净,窗明几净;实力稍微差点的,一两孔窑洞,因年久失修,看着有所落魄,但房前屋后,鸡羊猫狗,农具菜畦,应有尽有,温馨祥和。


小时候,村庄里最漂亮的地方是学校,五孔窑洞收拾得干干净净,院子方方正正,窑面子刷得灰蓬蓬的,窑檐上面是当时最流行最漂亮的砖花栏。村委会与学校在同一个院子,村委会只占其中一孔窑洞,平时没人,只是乡政府或者其他地方来人时会打开用一下。村里一直只有一个本村的民办教师,每天早晨都会在最中间的一孔窑洞里传来村里一至四年级娃娃们的读书声,这奋发向上的读书声在我记忆中一直是村里最美的奋进曲。即使在这样一所简陋的小学校里,让村里一批批孩子们接受了文化启蒙,通过识字学习,改变了父辈们多少代睁眼瞎的命运。一些人通过小学校的启蒙教育和自身的努力,现在已经在社会上有了一定的地位。

小时候村庄里的父母经常教育孩子们要好好学习,说的最多的话就是不好好学习的话连婆姨都娶不下。这句话看起来好像是在开玩笑,但无论在当时或者现在,我认为是很现实也很真实的。因为早些年在偏僻的陕北农村因没有文化等原因娶不下婆姨的情况是有的。在当今就更不用说了,假若是文盲的话,我想不仅会娶不下婆姨,就连融入社会去生存都是有困难的。所以我小时候虽然淘气,但在学习上也是认真对待的,从未有过辍学的想法。我想和当时接受最现实、最真实的教育是有很大关系的。

村里每年在农历六月初八会在庙梁上组织唱戏,一来是为了活跃村里的文化生活,二来就是为了祈祷老天爷保佑风调雨顺。唱戏这几天是我们村庄里一年中最热闹的几天,学校学生娃娃们放假,乡亲们即使再忙也要放下手中的农活,收拾好家务,准备好饭菜,等待亲戚们来村里看戏。对于我们这些文娱生活极其贫乏的小孩子,也会去凑热闹,虽然看不懂台上戏中的内容,但也要在观众席上坐一会,不仅是对台上演员的尊重,更是对这一年庙会的尊重,现在想想这也算是我人生中最早接受的艺术熏陶了。

记忆中我们的村庄经常干旱少雨,加之村庄地处山坡,不像一些沿着河流的村庄还有可浇灌的水地为生。村庄里的乡亲们世代靠天吃饭,在与大自然的抗衡中,不仅积累了智慧,而且锻造了顽强性格,即使自然环境再恶劣,村里的庄稼人依然没有退缩,在黄土地上用自己的双手竭尽全力地改善着当下艰苦的生活。因为他们相信:苦难总会过去的。

在国家政策的支持和乡亲们的努力下,如今我们的村庄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硬化了公路,安装上了路灯,乡亲们可以享受合作医疗,老人们能按月领到养老金、高龄费,每家每户都更换了新家当,还有许多人家将原来的传统窑洞重新修建为新式二层楼,村里人过上了过去想都不敢想的生活。但村庄也在逐渐凋零,偌大的村里只住十几个老人和村干部,他们本是有条件居住在城里的,但他们习惯了,也不舍得离开村庄,用他们执着的爱为村子积攒着人气。村庄里偶尔有年轻人回来,也只不过是回来看望老人,将礼物放下后又返回到城里开始继续奋斗。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我们的村庄虽然不大,但世事变迁,人间百态,尽数上演。孝顺老人,扶弱济贫是村里人的一贯准则。我在村里长到十四岁时随父母来到铜川定居,奶奶在世时的时候我每年都会回村里看望奶奶,顺便看看我们的村庄,但自从奶奶去世后,回村里的次数也少了,回去了也是看看邻里邻居和我们的村庄。看到村庄的变化我内心是非常高兴的,我也喜欢和村里的叔叔婶子们聊天。从聊天中得知,现在村里的乡亲们虽然衣食无忧,但又添新的许多烦恼。例如,城里房价水涨船高,有房有车却是现在娶媳妇的标配,看着村里一些奔三十的后生,家长开始心慌,孩子开始着急,给儿子娶媳妇成了村人新的困难。于是,乡亲们感兴趣的话题又变成谁家小子谈对象了,谁家国庆节要给孩子办结婚酒席了等。哎!生活其实就是在矛盾中不断前行的,每个时代都有不同的忧和乐,悲和喜……

如今我们的村庄道路是新的,建筑是新的,设施是新的,让村庄变得更加现代化。但是,无论怎么变,我与我们村庄的情谊是不变的,它犹如我身体上的胎记一样,无论我身在何处,离开多久,都无法将他彻底改变。

(陕焦公司  纪鹏

上一篇:寇凤 散文——《走过广元》 下一篇:周嘉欣 散文——《秦岭初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