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要闻

榆北煤业:以“绿色生态”为笔 绘就高质量发展“最美底色”

作者: 杜鹏     时间: 2021-12-06     


林木葱茏的矿区环境、白墙蓝顶的建筑物、飞驰在原野上的运煤专列……虽然时值深秋,但榆北所属各单位矿区美出了另一番味道。在高质量发展的征程上,榆北紧扣时代脉搏,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形成绿色开采与生态建设新模式,闯出一条极具特色的高质量发展新道路。


毛乌素中打造“煤海塞罕坝”

在人们传统的印象里,煤矿总会被贴上“黑脏乱差”“煤尘飞扬”的标签,然而,走进榆北小保当公司,眼前的一切颠覆了人们的传统认知,这里空气中没有扬尘、地面没有煤污,反而郁郁葱葱。该公司在矿区绿化上下足了功夫,截至目前,共栽植乔木9798棵,灌木145751㎡,花卉5591㎡,草坪508952㎡,寸草不生的戈壁荒滩,变得生机盎然。

为了把环保工作进行到底,该公司建设了密闭煤仓,仓内有降尘喷淋系统、雾化洒水系统,改变了传统露天煤场带来煤尘污染问题,做到了煤炭从开采、运输、储存、装卸过程的全封闭,全程“产煤不见煤”,完成了由普通煤矿向绿色矿区的升级转变。

“朝日敛红烟,垂竿向绿川。”在曹家滩疏干水调节池现场,唐代诗人沈栓期笔下的美景近在眼前,“一轴、两环、三区”的景观结构,让这里产生了空间和韵律美。作为榆北生态修复示范样板工程,该项目集生态治理、人文景观、游览休闲于一体,成功将矿井疏干水作为生态用水的第二水源。

“这些水前期将以灌溉养护耕地、林地为主,后期将辐射整个矿区,同时还将为采煤沉陷区修复进行生态补水。”曹家滩地测副总师王路告诉笔者,该项目通过矿井疏干水资源化、集约化利用,为矿产资源绿色开采和地质环境保护提供保障。

沉陷区上构建“绿色新生态”

在煤炭资源开发过程中,采空沉陷区生态恢复治理,是众多煤炭企业共同面对的一大生态难题。一直以来,榆北致力于探索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的路径和模式,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再上新台阶。

在曹家滩公司与长安大学合作建立的苗圃基地,远远望去,暴马丁香、郁金香、玉兰花等沙地适生经济植物冒出了尖尖角,充满了绿的希望。

为探究沉陷区生态治理恢复模式,曹家滩公司联合长安大学实施了生态治理技术研究项目。基地负责人李锦明告诉笔者,试验田占地面积达3600平方米,目前培育了21种植物,通过传感器观察植被成活、长势及其抗病虫性、抗旱抗盐碱性、抗风抗冻性,根据成活率、长势情况筛选出优生植物,为沉陷区生态恢复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小保当公司采用耕地耕植土剥离、平整、耕作层地力等方式对轻度沉陷区耕地进行恢复,并种植具有环保效益的经济林、生态林、绿化带,使脆弱的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改善。同时,对采煤沉陷影响的公路、农田进行修复,对输电线路进行维修加固,保证当地居民生产生活安全和交通便利,实现了居民、企业和政府“三方共赢”。

采空区下破解“煤矸石之困”

作为采煤过程和洗煤过程中排放的固体废物,煤矸石的排放会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并且占用大量土地。针对这一情况,煤矸石无害化处置利用也成为榆北高质量发展中的又一课题。

近日,曹家滩矿井采空区矸石流态化充填试验项目已经在该公司展开了试验性应用。“该项目的试验性开展,将煤矸石充填到了井下,让矸石‘从哪来,到哪去’,既可解决矸石的二次污染,而且还能使采空区地表沉陷得到有效治理。”曹家滩生产技术部管理负责人华照来介绍说。

据了解,采空区矸石流态化充填试验项目是将矸石经两级破碎制粉后,把筛取的矸石粉末制成适当浓度的浆体,利用科学配比及浆体流动性,通过灌浆站管道泵送、钻孔技术,将浆液充填至井下采空区。据工作人员介绍,项目的实施将会带来很大的经济与环保效益:一是能够减缓或控制岩层移动,从而减缓地表沉陷,同时有效降低了采空区煤柱和残留煤自燃的风险。二是可封堵含水层涌水通道,减少采空区涌水,实现保水开采的目的。三是煤矸石注浆充填用的是矿井水,减少矿井水处理量,降低了矿井生产的水害问题。

“矿山环境恢复治理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系统工程,绝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能够完成的。”正如该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石增武在陕西煤业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与土地复垦现场推进会致辞中讲到,榆北将积极推动国家级生态修复产业创新示范园、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高质量发展先行区、陕北美丽乡村品牌化建设核心区、陕煤碳中和实践绿色发展先导区早日建成,让绿色成为代言,让环保成为名片,为国家实现“双碳”目标贡献榆北力量!相信在不久的将来,由榆北打造“现代田园+文化+旅游+康养”于一体的“陕煤小镇”将会与大家见面……(杜鹏)

上一篇:生态水泥:“小温暖”中的“大民生” 下一篇:陕北矿业:让生态文明成为身边最美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