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交锋

信仰的力量——《典籍里的中国》 观后感

作者: 裴建军     时间: 2021-10-27     

近日,学院安排我们集中观看了《典籍里的中国》,当代读书人撒贝宁带领着我们穿越千年的时光,以全新的方式让我们识读《史记》,向司马迁献上“千年一拜”。身受极刑又如何,只为史书成,只为遗愿了,只为了心中的信仰,司马迁秉承父亲遗愿完成《史记》,完成勘验、校对、入阁,终实现了“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豪情壮志,得到“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美誉。

什么是信仰

哲学家萨特曾经说过:“世界上有两样东西是亘古不变的,一是高悬在我们头顶上的日月星辰,一是深藏在每个人心底的高贵信仰。” 何谓信仰?信仰是个人对某种思想的信奉敬仰,是一种精神力量,它能够激励我们勇往直前,抵达彼岸;它能够引领我们不畏强敌,战胜困难。喜剧家卓别林曾说:“信仰是我们一切思想的先行官。”所谓信仰,不是朝令夕改,不是捉摸不定,而是直到生命停止也无可动摇的信念。

信仰使圣贤成就《典籍》

正如司马迁《报任安书》中所言,“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这又何尝不是信仰的力量支撑圣贤们成就《典籍》。

信仰是先烈无畏革命

1840年以来,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无数革命先烈开始寻找救国救民的方法。信仰是革命先烈无畏革命的灵魂和不竭动力,是李大钊的视死如归,从容就义;是夏明翰“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的壮举;是赵一曼对敌人“你们能够让整个村庄变成瓦砾,能够把人剁成烂泥,可是你们消灭不了共产党员的信仰”的怒斥;是董存瑞舍身托举炸药包的决绝;是邱少云身卧火海时的坚毅;是黄继光以身躯堵敌人枪眼时的毅然。革命先烈在生与死的考验面前之所以能够威武不屈、前仆后继,就是因为他们心中有信仰。

信仰是英雄默默奉献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是心中的信仰支撑着我们的英雄为天下苍生负重前行、默默奉献。有一个名字曾经绝密28年,一句嘱托许一生,一声巨响惊世界,这是于敏的信仰;有一个人离家将近30年才得以回家,用热血书写了核潜艇的历史,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拥有核潜艇的国家,这是黄旭华的信仰;有一个人奋斗一生终让中国人端上饭碗、端牢饭碗,解决了亿万人民的口粮问题,这是袁隆平的信仰。正是有无数这样默默奉献的“无名”英雄坚守信仰,才有今天这美好的生活。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特质,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使命。正如付战超院长在发布开班训令时所期待的,今天的我们在经过百日思创的灵魂漂洗后,必将洗净铅华,反璞归真,准确定位人生目标,真正成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心中有信仰,眼里有坐标的陕煤思创人。(思创2107届——裴建军) 

上一篇:从百年党史中凝聚力量,赓续红色血脉 ——记党史学... 下一篇:王明杰在思创的学习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