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交锋

浅析经典国学融入中小学教育

作者: 付娜     时间: 2021-06-29     

国学是立国之泉,兴邦之本,是中华五千年文化的精髓,是我国古往今来圣贤人士智慧的结晶。近日,通过对国学的认真学习和阅读相关书箱,感悟深刻,加之女儿正值小学,个人认为经典国学是优质、精彩的教育资源,取其精华,将其融入中小学教育对弘扬传统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不仅能够丰富学生阅历,拓宽文学知识,提高综合素质,还能激发学生爱国热情和传承优良家风,树立高尚品格,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经典国学融入中小学教育的意义

小学是孩子身心健康成长的重要阶段,中学是孩子“三观”形成的关键阶段。在义务教育阶段,我们老师不仅要引导学生掌握教材中的内容,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国学这门课程不仅介绍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还能让学生在不同的故事中体会不同的道理,在经典文化氛围中,感悟先人的伟大智慧,在思想穿越的隧道中感知先人总结的优秀经验。因此,将经典国学融入中小学教育,对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素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意义重大。

经典国学融入中小学教育的益处

有助于学生建立正确的“三观”。国学经典包含较多的文化元素。学生在诵读国学经典时能够自发感知国学经典文化的魅力。通过传统文化思想的精髓“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润物细无声地滋养学生领悟传统文化蕴含的美,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真、善、美的高贵品德。如《孟母三迁》《孔融让梨》等经典故事,让其学习体会到中华民族中传统的孝道思想,这种对父母孝顺的理念与思想,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有助于学生陶冶情操升华情感。国学经典博大精深、历史悠久,散发着自己独有的魅力。诵读的内容不仅有各种古诗词,还包含大量具有古典文学气息的作品,如郑燮的《竹石》“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用以物喻人的方式,形象生动地告诉我们只有经过千锤磨练出来的人,才有成长的道理。同时还可以为学生营造充满文学气息以及具有古典韵味的学习氛围,能够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升语言表达能力,还能让学生深刻体会其中蕴含的思想情感,感悟国学文化之璀璨,探寻历史的伟大真谛,熏陶学生核心素养。

有助于学生培塑优秀的思辨能力。“读史使人明智,使人灵秀,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使人善辩。”中小学阶段的学生对社会的认知分辨能力都还不够完善,通过学习经典、诵读经典,能够有助于促进学生提高思辨能力。如《两小儿辩日》,教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认识社会、感受社会;《孟子·告子下》“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可以让学生明白,任何成就的取得都必须要付出自己辛勤的劳作,而不是轻轻松松就能获得的,让学生学会主动思辨,成功不是偶然,而取决于自己的努力与付出,催其奋进。

有助于激发学生爱国主义情怀。中华民族是富有爱国主义光荣传统的伟大民族。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加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和引导学生树立爱国情怀意义非凡。如今,新时代,我们学生们安逸尊享着前人浴血奋战换来的幸福生活,可谓是衣食无忧,其乐融融。我们要通过经典国学将传统文化、历史长河中不屈不饶、义无反顾、披荆斩棘、保家卫国等鲜活的历史人物呈现出来,给学生们上堂触及灵魂,洗礼思想的文化大课,让其知史明理、知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

有助于传承家庭良好的家教家风。中华民族历来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孟子曰“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家庭、家教和家风建设有许多重要论述,他强调,家庭是人生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有什么样的家教,就有什么样的人。因此,好的家教家风对培养新时期学生的高尚品格至关重要。我们要通过经典国学文化,耳濡目染家长、学生发扬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促进家庭和睦,促进亲人相亲相爱,促进下一代健康成长,促进老年人老有所养。正所谓“爱子,教之以义方。”

经典国学融入中小学教育的方法

营造校园“国学热”浓厚氛围。让读书成为习惯是学校长期坚持的阅读理念,阅读是每个师生的精神追求与行动指南。因地适宜,打造“诗情画意、十里书香”等书廊,充分展示国学经典,让学生随时随地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在充满人文色彩的环境中学习感悟、快乐成长。同时要为学生搭建国学交流与展示平台,如开设《每日一学》国学诵读专栏,借鉴“典籍里的中国”舞台表演形式,为学生们举办古典剧演、戏曲联唱、相声、歌舞表演等主题活动,让学生穿越时空,亲身感悟,在实践过程中学习传统文化知识,感受传统文化磅礴气势。

开设校园“经典诵”创客课堂。课堂是阅读经典、文化传承的主阵地。学校可固定半日为“经典诵”创客课堂,组织骨干教师开展有效诵读课堂教学,形成针对不同年龄段学生的教学模式。低年段应用教读领读情境读自由读赛读模式,中高年段应用“预习读自由读情境理解延伸读赛读模式等,让经典诵读更加规范,课堂教学效率更加实效。同时定期开展诵经典交流活动,组织学生讨论经典阅读心得,教师应充分挖掘国学经典故事,在课上引经据典,细品经典,不断激发学生阅读经典的兴趣,增强课堂的人文性与趣味性,吸引学生自主追寻国学的热情。

发挥校园“助推器”传承国学。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师无意间的一句话,可能造就一个天才,也可能毁灭一个天才。这句话点明了有效评价对于学生发展的重要性。教师要在日常的引导教育中发挥好学生诵读经典“助推器”的作用,要用多元化、多角度的评价方式激励学生阅读经典,并让学生从中获得愉悦与满足。推荐三种助推评价方式:一是等级式评价。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诵读能力,对学生的背诵情况进行等级评价,升级申请每学期开展两次,学生可根据自己的背诵情况进行自主申报,经检查合格后发放等级证书;二是个性化评价。每个学期末评选书礼少年/青年”“书礼家庭”“书礼班级,激励学生、班级、家庭更好地开展这项工作;三是综合性评价。学校可在《中小学生素质评价手册》中增设国学经典诵读综合类评价,用于反馈学生每学期的经典诵读情况。通过助推评价的方式,让国学阅读成为一种风尚,多措并举,传承和弘扬国学经典。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国学经典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精髓所在,学习国学经典能够提升和培养学生的国学文化素养,我们应当将其有效地融入中小教育,传承和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全面提升教育质量与水平,帮助学习塑造正确的“三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陕北矿业定制班——付娜)

上一篇:究心悟道,做最好的自己 下一篇:供给创造需求 需求牵引供给 ——对需求侧改革的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