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交锋

李世乾:从天之道,圣人之道,悟商道

作者: 李世乾     时间: 2019-12-03     

从天之道,圣人之道,悟商道

 

《道德经》第八十一章对全书思想进行了概括总结,得出“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这与先前章节提出的“善利万物而不争”、“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功成而弗居”遥相呼应,如出一辙,共同提出了“利他之心”的思想。

随着世界全球化的发展,产业链条不断扩充延长,社会分工越来越细,每个产业、每个企业都不可能孤立的存在,合作共赢成为大势所趋,而在合作过程中,如何秉承天道,顺应圣道,我想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要有利他的思想意识。思想是行动的先导,一个企业管理者只有从思想意识中有利他之心的大局观,才能在企业合作共赢的道路上作出正确抉择,不要总想着去搭合作者的便车,占合作者的便宜。日本企业家稻盛和夫正是秉承着为社会为世人做贡献的利他之心,才使一个个濒临破产的企业起死回生。他把企业间的兼并和合作比作是企业与企业的结婚,只有相互信赖,友好和睦,事业才能顺利进行。任正非让华为海思十年备胎,无人知晓,也正是源自本人的利他之心及对合作者的权益保护。

二、要学会换位思考。人们常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商业的合作中,我们要多站在对方的角度去考虑问题,不能随心所欲地把自己的价值观、行为准则强加于合作者之上。企业由于从事行业的不同,所处规模的大小,文化地域的差异,管理模式的区别,不可避免地会存有分歧,我们应该充分尊重合作者,在求同存异的基础上,寻得最大公约数,实现双方、多方利益的最大化。

三、要有成人之美的胸怀。“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付出与所得往往是相辅相成的。以煤炭销售为例,市场供需矛盾作为一对主要矛盾自始至终存在于现实中,煤企与客户就随着供求关系的变化,不时转换着主次角色。供不应求时,煤矿企业即生产者占据市场主导地位,此时供需矛盾的主要方面就表现在加大市场供给以满足客户需求上。供过于求时,客户即购买者占据市场主导地位,此时供需矛盾的主要方面就转换成煤企减少产量以缩小市场供给上。然而从根本上来说,煤企与客户间的矛盾并不是那种根本对立关系的对抗性矛盾,而是具有依存发展关系的矛盾,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你离不开我,我离不开你之类的矛盾。为此煤企与客户在市场交易中均遵循互利共赢的原则,希望煤价稳定在合理区间,避免大幅波动。双方共同意识到只有做大做强现有利益的蛋糕,才是长久发展之计,而不是各自停留在现有蛋糕的利益如何分配上。当今市场风云变幻,每一个企业都不能确保自身永立市场的潮头,只有在合作共赢中成就他人,才能平抑市场风险,实现自己的长足稳定发展。

四、要勇于有所作为。《道德经》在阐述“无为”时,告诫我们的是不妄为、不多为,并不是消极意义的不作为。继而拓展到企业合作中的不争,也并不是一味地、无原则地谦让、退让,而是要有为大家谋福利、不争名夺利的情怀,即当涉及到企业的核心利益、员工切身权益及基本原则事项时,就必须旗帜鲜明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去争取合情、合理、合法的诉求。 (思创1905届学员 李世乾)

上一篇:王立卫:常怀利他之心,人生路才更宽 下一篇:白杨:创新并不高冷